热点解读

金锦萍:如何解读民政部的社会捐赠归集政策?

金锦萍:如何理解武汉市慈善总会27亿元善款上缴财政?

贾西津:统筹调配慈善物资摧毁了志愿机制

“募缴令”始末:“民间自主对接”与“中央集中配置”的博弈

王振耀:中国的红十字会如何重拾民心?     

王振耀谈疫情物资紧缺:以前端需求为导向的支援体系尚未建立 

王振耀:如何完善物资清单系统和失衡的协商机制?

“无手机上网课”的轻生女孩已苏醒 专家提醒勿因形式主义酿悲剧

“寿光捐菜”摆乌龙:政府救济不应与民间捐赠混为一谈

当我们说不吃野生动物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饭圈女孩”:一支参与抗疫的特殊力量

非理性的“风月同天”与“武汉加油”之争,损害慈善文化

韩红基金会的投资真的有硬核儿伤?!

韩红很好,但别捧杀韩红  

2亿股万科股票将被捐赠,该如何操作?迎驾4000万股、海亮1亿股捐赠实操案例来了! 

从“中国加油”到“世界加油”,如何向境外捐赠抗疫物资? 

聚焦特殊群体 给予特别关爱 

防疫筹款千万以上的38家基金会,仅31%达到湖北红会等指定机构信息公开水平

白岩松对话马云,信息量很大

科技向善,“IT+公益”助力中国战“疫”——第四届中国信息技术公益峰会观察 

王石捐赠清华53亿元万科股权可能是无效的

疫情当前,无公募资格的组织或个人可以通过微信等方式开展公益筹款吗?

从称赞到质疑,抗疫中备受瞩目的韩红基金会你了解多少?

行业观点

邓国胜: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影响基金会乃至整个公益行业?

张强:如何定位基金会在疫情应对中的角色和工作路径?

金锦萍:做独立思考的理性捐赠人

金锦萍:面对疫情,慈善组织可做的还有很多!

黄奇帆:中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改革应迈向何方?

王振耀: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

王振耀:新冠疫情之后需要启动全面的社会创新 

王振耀:公益,要热情还要专业   

薛澜:疫情恰好发生在应急管理体系的转型期 

卢德之:从新冠疫情看新时代公益慈善发展的四大趋势

马蔚华:中国企业应在国际上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俞祖成谈日本疫情应对:“有限政府”如何与社会力量“协动”? 

于赓哲:中国古代的防疫经验和社会力量        

杨团:这次抗疫大战,谁是最可爱的人?

杨团:应对不确定风险,我们很可能要抛弃过去对社会组织的看法,打造新社会力量协作平台| “抗疫·见证·行动”特别策划第12期

贾西津:社会组织重在“花钱”而非“募钱”

贾西津:抗疫互联网公开募捐数据显示,管理费问题仍然没有被正视

郝南:铺开线上线下的生命线

潘江雪:疫情影响下,公益组织应该在低迷中“进化”

彭艳妮:给一线合作公益伙伴充足的人力经费

李劲:疫情“棱镜”折射出中国社会治理的冲突与困境

对话王瑞合秘书长:阿里公益如何高效完成全球捐赠?

对话张媛秘书长:面对疫情,专注环保公益的阿拉善SEE如何抉择?    

赖佐夫: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亟须建设区域公益生态

黄晓丹:战疫40多天,一家基金会的迷茫与成长

李妙婷:社区互助先行,发挥社区基金会优势 

基金会秘书长x学者:疫情大考,行业会重新洗牌吗?

李晓琳:只有拓宽边界,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

刘正琛: 疫情中对公益组织失望可能是源于参与或了解不够      

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守护人类自身的栖息地

徐本亮:疫情大考,或成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契机  

抗疫募款4700多万,执行3300多万,崔澜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马伊里:疫情当前,社会组织的优势在于组织社会参与,链接社会资源,提供专业服务,回应社会需求

陈行甲:一个疫情中受困者和行动者的成长

曾丽:资助型社区基金会在疫情环境下快速响应,资助更灵活  

恩派吕朝:疫情带来“社会组织金融风暴”,“大洗牌”来了

志愿服务专家翟雁:这是一次社会治理创新的实验

岩松:抗“疫”不能忽视对人的关怀  

黄浩明: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抗疫的问题与挑战

张陈健教授:是时候重新考虑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了

江维:成都的社区、社会组织是怎么抗疫的?

比尔·盖茨:新冠肺炎可能成为百年不遇的大流行病 

比尔·盖茨:我依然是一个坚定的乐观主义者 

李一诺:病毒的世界观

盖茨基金会CEO:新冠疫情正在考验我们二十年来的工作

周雪光:评价疫情防控切勿“以成败论英雄”

张乃仁:关于居民参与的三个基本讨论

蓝煜昕|社区韧性:基层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新命题

赵华:重读《非营利组织管理》,疫情结束后,社会组织往何处去?

王锡锌:引入信息竞争机制,推动疫情信息公开

董强:马云全球抗疫捐赠显著提升中国公益的国际影响力

何道峰致公益人:在大历史的视野中精粹洞见、苦练持守 

专访清华大学严飞:期许全社会蕴育出制度性信任

程芬:从疫情响应看中国公益慈善机构可以向美国同行借鉴些什么?

方曼: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德疫情响应差异

刘佑平:社会组织要跳出狭窄的小圈子思维

杨孟著:新冠疫情呼唤慈善捐赠制度“变法” 

廖瑾:行动是最能打破无力感、郁闷的工具

张以勋:遵守公益慈善法规,请政府带好头

纪敏:遵循“团结”的精神,德国基金会如何灵活应对新冠危机?

王勇:社会组织能否学习企业,撞得头破血流也要积极争取空间 New

行业观察

“中国基金会行业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共同倡议”发布

共同战疫| 150多家慈善组织响应关于COVID-19的欧洲慈善声明 

共同战疫 | 500多家慈善组织响应美国基金会理事会慈善承诺倡议

慈善会崛起

疫情反思:公益机构需要找回社会动员力

不做孤岛,共同战疫:社会组织如何在抗疫中联合、协作?

从“抗击新冠疫情社会组织协作网络”看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未来

“抗疫”观察,社会力量在行动       

疫情中,民间自救行动的涟漪效应 

疫情下,社会组织有何行动与反思?    

湖北抗疫一线社会组织:我们眼中的战友与战场(下) 

抗击新冠疫情——互联网筹款平台数据初步统计分析 

战“疫”中,资助型基金会的行动价值

疫情中,公益慈善组织对弱势群体的扶持仍远远滞后

应对疫情,公益基金会都做了什么?      

疫情启示录:公益组织可以做得更好  

中国抗疫启示:直面内部改进的必要,思考全球协作的可能 

中国疾控体系问题探讨:是因为行政地位不高吗?   

针对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美国基金会如何行动?

中国社会组织的海外抗疫:跨界抱团,覆盖六大洲上百个国家    

美国确诊超58万:美国慈善部门无国界紧急响应,弥补政府行动不足

日本支援中国抗“疫”的捐赠款物如何落实?   

韩国如何防控新冠肺炎?     

灾害应急下的反思:“政社协同”真的存在吗?       

战疫34天:一位湖北公益人的前线记录

新冠疫情中慈善募捐“合法性”的冷观察 

经济衰退时,慈善捐赠会发生什么变化?

距离社区最近的社会组织,精准关注社区内生需求   

用网络重连疫情中的社区孤岛   

一线行动机构:疫情对社会组织是挑战也是机遇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社区参与

不做孤岛:枢纽型社会组织如何在抗疫中联合协作? 

应对新冠疫情,中国志愿者参与救援的模式梳理与反思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路线图

当公益人讨论抗疫的时候,在讨论给谁看?

罕见病联盟与病痛挑战:独木不成林,当罕见的力量被联合

向死而生:新冠病毒倒逼社会创新 

疫情影响下,一线公益机构的眼前与未来  

疫情下,社会组织到底发挥作用了吗?发挥了多大作用?

抗疫中,看企业如何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执行力

为什么不直接捐赠物资?公益组织还是要做那些可能被忽略又有价值的事情 

营造良性公益舆论生态,你参与了多少?

应急与常态:从新冠疫情响应看“脆弱”人群服务 

面对抗疫物资缺口,社会组织如何专业响应?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思考:如何改变,才能创造真正美好未来?

是时候让国内公益组织“学会”捐钱了?

回访疫情下的武汉公益机构: 我们期待活下来,然后被看见

660家美国基金会签署倡议书:增加行业灵活度,推动公共政策进步

全社会参与新冠病毒应急响应

京沪鄂三地连线共话战“疫”中的社区专业力量

疫情考验基金会的基本功:必须更有能力方可回应诸多不确定性!

国际组织:协作不分国界

“甘闽冀晋粤”积极引导慈善力量参与基层抗疫 New

行业倡导

杨团:全国抗疫之战可转化为推动政社协同、政社合作的契机

王振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应对的十项建议

疫情当前,社会组织应该做什么?

武汉疫情愈演愈烈,公益组织如何科学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组织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2020年网课困难学生情况统计及在线教育困境调研报告

呼吁扶持新冠疫情下的社会组织!这12项政策建议供参考   

社会组织疫情危机自救建议V2.0       

专家呼吁武汉红十字会等机构:信息公开、共克时艰!

美国灾难慈善中心:资助型基金会如何对疫情作出响应?  

战“疫”中,资助型基金会的行动价值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慈善部门可以做的七件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如何合理开展筹款

疫情防治期间,针对物资捐赠的六个法律建议

疫情与慈善:疫情下的慈善基金会财务风险探析       

公益组织参与“新冠”疫情抗击中的财税问题Q&A

疫情中的慈善信托:高效透明,但面临税收障碍

疫情启示,慈善组织如何做到透明高效?

科普帖: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公益慈善与捐赠问题150问

10年12条经验,国际人道援助领域应对流行病是这样做的

联合国难民署全球疫情应对计划 (更新版本) 

公益组织如何进行舆情管理?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实用建议手册》官网上线

疫情新阶段,社会组织战略调整的几种可能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基金会

疫情考验基金会的基本功:必须更有能力方可回应诸多不确定性!

基金会工作者战疫群像记录

“你还好吗?”我们问了50多位战疫中的基金会工作者,他们这样回答

蔡文方:当机立断的巾帼战士    

陈芳:我在抗疫的那些日子

邓晓琳:防疫物资全球购,招商买手的日与夜

老路、谢鹏、安妮:真爱梦想的70 80 90    

杨娟:没有战火纷飞,只有脚踏实地     

师先存:95后在抗疫战里的责任与担当

黄佳:大喇叭下的战疫女青年  

徐航:关注疫情下最普通的个体       

西桐:瞬息万变的一个春节

卓子:社区防疫项目资助,90后基金会项目官的互助初体验       

梁海荣:疫情下,他线上支持一群妈妈志愿者做绘本主播,在社区掀起故事陪伴热潮

黄励:三块石头和一些梦想

林小宇:我想带大家去看永泰的油菜花  


返回专题首页>>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 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