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祖国 | 中国基金会70年大事记重磅出炉!

七十年很长,对于一个人来说,已是人生古来稀。七十年很短,对于一个伟大的民族而言,只是五千年文明离你我最近的刻度。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首都北京举行。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七十年来,我国的慈善事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的转变,慈善一度被污名化,道路坎坷,改革开放后才得以解冻、复兴到蓬勃发展。

▲ 1994年2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为慈善正名”,开始褪去裹挟“慈善”的污名化外衣,让“慈善”公开重返政治舞台和公众视野。

七十年来,作为慈善组织形式之一的基金会,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发展态势呈现可喜局面。截至2019年9月底,全国基金会总数已经突破7400家,其在社会建设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与日俱增。基金会行业正在通过公益慈善的途径,实践自己对美好社会的理解。

▲ 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施行,同年11月,具有8年历史的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正式更名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记录并了解我国慈善事业和基金会发展历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处在原基金会简史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编纂完成《中国基金会70年大事记(1949-2019)》,这也是基金会档案馆的首个重要成果。


在《大事记》中,您可以看到中国慈善事业的多次关键演变,看到基金会行业发展的无数个“第一”,您也会收获很多冷门而有趣的基金会小知识。


我们期待与每一位关心中国社会建设的同仁,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内地公益慈善事业和基金会行业的兴起、发展、曲折、现况和趋势,共同书写属于基金会行业自己的历史。

公益慈善事业,总是与一定历史阶段相适应的。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慈善事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的转变,慈善在国家管理体制中一度被污名化,道路坎坷,跌宕起伏。1978年,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历史性讲话,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也为慈善事业正名定分带来契机。


40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财富不断累积,与此同时,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愈发凸显,党和政府意识到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21世纪以来,执政理念逐渐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以基金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积极充当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中间纽带和跨界合作平台,服务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慈善事业历经解冻、复兴到蓬勃发展,作为慈善组织形式之一的基金会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呈现可喜局面。1981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家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诞生;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2016年,《慈善法》正式出台;……如今,中国基金会行业开始进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截至2019年8月,中国基金会总数达7374家,2018年末净资产总量达1378亿元,2018年全国基金会捐赠收入为487亿元。基金会已经成为接受社会捐赠资源的主体,其话语权、影响力与日俱增。


回望曾经,不忘初心。基金会发展史是慈善事业不能忘记的历史记忆,也是社会科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金会行业需要更加清楚自己的历史和定位,也需要让社会大众更多了解中国基金会和慈善事业发展的酸甜苦辣。


砥砺前行,牢记使命。慈善不仅关乎心灵,更关乎智慧和理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基金会行业的奋斗目标。很多基金会正在通过公益慈善的途径,阐释和实践自己对美好社会的理解。


2017年,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处联合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组成“中国基金会简史项目组”,编写《中国基金会发展简史(1949-2017)》。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我们在原基金会简史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丰富充实了并形成了《中国基金会70年大事记(1949-2019》,旨在与每一位关心中国社会建设、公益慈善事业和基金会行业发展的同仁,共同回顾建国以来中国内地公益慈善事业和基金会的兴起、发展、曲折与趋向。


《中国基金会 70 年大事记(1949-2019)》的出炉得益于很多方面的帮助,尤其是《慈善蓝皮书》 为这份大事记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因时间和能力所限,难免有疏漏乃至错误之处,敬请读者谅解与指正,冀望您与我们一道,持续完善这份中国内地基金会的历史记录。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处 

2019年10月1日

1/  1949年~1977年

2/  1978年~1987年

3/  1988年~1997年

4/  1998年~2007年

5/  2008年~2019年

点击下载PDF完整版

基金会的『第一』

自1981年第一家基金会注册成立至今,我们见证了中国慈善事业方兴未艾,见证了基金会和各类创新项目如雨后春笋,也见证了公益认知、公益行为、公益制度和文化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中国公益慈善的美好图景,由无数个『第一』拼接而成,它们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向前发展。重温这些『第一』,仿佛听到了竹子拔节的声音,给人温暖和继续前行的力量!


下面这些『第一』,从『政策与法规、文化与发展、组织与平台、项目与活动』几个角度进行分类:

点击查看全文

中国基金会的关键演变

中国基金会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却经历过跌宕起伏的过程:


1981年第一家基金会注册成立,实现了1949年以来零的突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经济水平和政治环境下,基金会自上而下设立,与政府有着紧密的先天联系。


1996年国家民政部对全国社团清理整顿后,基金会的发展基本停滞不前,而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的实施则打开了民间基金会成长发展的阀门,这一年也成为中国基金会的转折之年——打破了中国基金会行业的官办垄断局面,中国基金会的数量以井喷之势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基金会研究逐渐升温,中国慈善发展日益重视理论探索与科学发展。

     点击查看全文

冷门而有趣的基金会

中国基金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至今数量已达7000多家。有些成立较早的基金会比较“冷门”,鲜为人知;有些名称也很特别,极为有趣。这些基金会虽然在行业内并不活跃,有些甚至已完成了历史使命,但在社会建设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下面介绍的十家基金会成立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民日报》曾对他们进行过报道,我们将《人民日报》的报道原文展示出来,希望通过这些“冷门”而有趣的基金会,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早期基金会的发展进程及其关注领域的多样性,并对当下的行业发展能有一些思考……

点击查看全文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 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