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去用生命再创生命

去生活,去犯错,去跌倒,去胜利,去用生命再创生命。

——詹姆斯·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秀米

劳动是什么?一提到“劳动”两个字,协作者学院学员蔡冬英就回想到小时候,人们在农村地里干活的场景。但后来冬英了解到,只要有工作岗位的人,他们的工作就是在劳动,劳动有不同的分类,比如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等。而对学员张艳艳来说,对“劳动”的印象则是小时候每次过“五一”,适逢春天操场的草长出来了,学校老师就会组织学生们大扫除,大家从家里带过来各种工具除草,还会一起去村里宣读劳动标语,学校老师用不同的方式告诉孩子们“劳动是美丽的”。


对于有着多年打工经验的协作者学院的学员来说,虽然印象中“劳动”是美好的,但当她们自己踏出家庭和学校,步入社会,体会到劳动的不易时,才真正第一次体会到“劳动”的价值。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对艳艳来说,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出于无奈的选择。16岁的艳艳考上了服装技术学院,但是一年要交3000多块钱的学费。艳艳的母亲咬咬牙借到了3000多块,打算支持她继续上学。但艳艳心想,3000多块钱可能是这个家庭一年的积蓄,于是把心一横,没有去上学,而是跟着表嫂学习了一年多的裁缝。

   在北京做保姆时,艳艳和雇主家一起外出

1999年,艳艳到了该出师的时候。堂叔当时正好在北京,和她介绍说北京有个服装厂要招人,艳艳就想着跟堂叔来北京打工。没成想,错过了学校,艳艳也错过了来北京工厂做服装的机会——原本想着赶着春节后到北京来打工,但原定的时间没有买到票,等来到北京后,服装厂已经招满人了。


但来就来了。艳艳在堂叔介绍下到其任职的单位经理家当了保姆,一做就是三年的时间。虽然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但她牢记妈妈教导的“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她的理解就是做好每一份工作。虽然过程中也常常会觉得不被理解和尊重,也受过一些委屈,但几年下来,她也凭借着自己的心灵手巧得到了雇主的肯定。


对学员冬英来说,第一份工作实在是太难了。首先难的是处理离乡情绪,人生第一次离开生活了十七年的地方,冬英跟着堂姐从阳山县的小村庄去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江门市。


但更难的是后面,除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还有角色的转变,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转身变为灯饰厂流水线上的一名装配工。不习惯新的城市,不熟悉工作内容,还需要和大家沟通,这是冬英感到最困难的地方。但那时候的冬英就明白了,无论是什么困难,“怎么都得克服它,要把这个工作做下去”,所以冬英咬着牙熬过了手指磨破皮流血也还得不停拿件装配不停工作的阶段,挺了下来。

北京协作者 创建
LXEzqLMK8s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