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周年论坛|用积极、探索的心态面对未知的挑战

编者按

2020年9月8日,由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发起的协作者学堂项目开展了一期开学典礼。协作者学堂,是为有志于投身公益而又缺乏资源与学习机会的打工青年,提供社会工作专业学习机会,培育其成为投身社会公益、推动社会变革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这是协作者在社会工作教育模式上的一种新探索。2021年9月8日,协作者学堂周年论坛如期举行,以下是协作者学堂公益导师代表卢金艳的发言。

   

卢金艳 协作者学堂公益导师 

我上台之前,矫杨老师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下让我信心十足。刚才李真老师说我代表公益导师来做汇报,但我细想一下,我也只能代表我自己,因为我们的公益导师还有我们李真老师、李涛老师、宋冰老师、李秀琴老师,还有其他各位老师,都是我的前辈。我今天更多是从我自己的角度,我能代表的,更多可能是从协作者内部发展起来、成长起来的一线社会工作者。

 

我今天主要分享三个内容:我在协作者学堂做了什么,我的经验和感受是什么,目前遇到的挑战以及后期的计划。去年的今天,我在这里分享,当时听完了我们学员的汇报之后,我一上台就哭得稀里哗啦。我说今天我不能再哭了,可能当我们面临一些未知的事情,就比较容易胆怯。即便我相信这个团队,相信我们做这个事情,但其实我自己的内心还是打鼓的,因为当有两个小伙伴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是需要对这两个生命负责任的,我知道我害怕和焦虑的背后到底是什么,但一年前我分享的时候,他们身上那个劲儿其实真的是打动我的。

 

过去这一年,我在协作者学堂的第一个角色是“教练”。刚刚文欣说的一些不足,一些问题,其实有我的一个责任,因为我的身份是教练,主要负责冬英,但作为教练,我和我们的成长导师,宋冰导师,其实我也没有直接沟通,所以我觉得后期我们可以看怎么更紧密地做一些交流。第二个角色是公益导师,我是2006年2月26日来到协作者进行毕业实习,之后留在机构正式工作,掐指一算也有15年半的时间了,在儿童服务和志愿者培育等方面有一些经验,所以在协作者学堂一期第一学年的时候,我就开展了儿童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这两门课程。我的第三个角色,当我不讲课的时候,其实我和冬英他们是一样的,就是一名学员。

在教学方面,因为我们没有固定的教材,刚才宋冰老师也提到了,目前可能是真的没有适合于我们打工青年系统学习社会工作的教材。所以我们就面临“三无”情况,一是没有固定教材,二是没有同行经验,就是没有在国内培养打工青年成为社会工作者的经验,所以才有了2018年李真老师、玳瑁和我三个人去加拿大学习,三是我也没有系统授课的经验,我只是知道怎么去带青年人、新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和实习生。但带一门课,真的是没有经验的,那我们可以在一起怎么做呢?我们就借用了现在社会工作资格考试中的中级教材,同时再有一些延伸的参考书籍;虽然没有同行经验,但其实在协作者2009年的时候,我们在珠海就已经启动了针对打工青年培养的“向日葵计划”,所以我们还是有这个信心的。

 

在今天8月份的时候,李涛老师回顾协作者学堂成长历程,提到当年他也是三十几岁的年龄,也没有任何教材,也没有同行经验,在工业区去做“向日葵计划”这样一个探索。我同样是30多岁的年龄,在协作者工作这么多年,我觉得其实我们是有一些经验的,这就是宋冰老师谈到的,怎么把协作者已有的模式方法进行梳理。我一年前的时候,可能也想过,但当真正落地的时候,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去落地,真的是照本宣科,就按教材讲,但当讲课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很多不同的概念,某某主义、某某理论,明白了这个“主义”,还得理解那个“理论”,但其实很多都是不懂的,所以那个时候我真的是特别痛苦,后来李真老师和我说,让我要放下这些,还是要回到我在协作者本身的经验是什么,要重新树立我的信心。但紧接着又出现一个新问题,就是“茶壶里煮饺子”,我有东西,但又说不出来,就会经常像冬英说,“你懂的”。

再后来,我也会去效仿李涛老师、李真老师他们上课的方法,比如启发式提问等,就会出现第三个问题,“邯郸学步”。所以我觉得协作者学堂,这一年下来,它真的是一件挺有挑战的事,但后来有一次,在12月22日,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我在准备“抗逆力理论”课程的时候,我理解到抗逆力核心就是当人身处在困境的时候,怎么能去通过优势视角去提出建设性的解决办法。我理解到,要把自己这样的一个成长困境变成自我的成长机会,我也应该运用“抗逆力理论”分析我内心想法、我外部的支持系统、我自身的优势等等。通过这个梳理的过程也促进了我们彼此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所以学堂课程本身,不仅仅是我们输出了什么给到学员,它也是给我们教练、导师赋能的一个过程,所以我觉得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其实也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

另外一点,在罗瑞老师和我们教学团队督导的时候,我就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我说我有经验,我也认同学堂这件事,我也想把这件事干好,但是我怎么把我已有的实务经验转化成教学的东西呢?罗瑞老师给了我一些反馈,他向我保证我是有一些知识和能力的,是有经验可以传授给学员的。他分享自己刚开始教书的时候,也会出现像我这样的“冒名顶替综合征”,觉得自己的学识可能还不够当一名老师,其他老师可能比自己知道的要多很多,过不了多久自己的不足就会被别人去识破,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罗瑞老师说,这个认识反而会更加促使我们、鞭策我们去继续努力学习,去填补知识的空白。我觉得这一点还是挺戳我内心的。罗瑞老师也提到上课其实是一个相互学习体验的过程,我可以分享我自己的一些经验,冬英和艳艳会很好地去结合自己的经验去理解,就会变成相互补充的过程。


还有一点,罗瑞老师分享,我们有时候很难知道我们真正知道什么。他建议我花点时间去想想自己擅长的事情,想想自己喜欢做的社会工作,如果我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事情上,他相信我会做得更好。我明白了,我们学堂有一个理念是“以学员为中心”,可能我原来想的更多的还是我自己,所以我会觉得协作者学堂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虽然协作者学堂本身会有这样一些挑战,而且这个挑战依然会继续存在,但也需要我有一个积极、探索的心态

除此以外,从技术输出来说,我觉得怎么把目前已有的经验和理论更好地结合,有一个转化和输出,能够更加系统化服务我们自身包括其他同行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是有这样一个专业的使命和担当的。还有一个挑战,就是教练、导师的精力保障也存在困难。这个挑战未来也会依然存在,所以特别期待当我们学堂慢慢步入正轨,可以有更多的公益导师加入进来。

 

最后谈一谈新学年的计划。在今年9月1日,我们又做了一次共创,一起梳理了过去这一学年的课程,同时明确了新学年的方向。在新学年共创的成长目标里,李涛老师给我写的是希望我在新的一年里面可以成长为“表达更清晰、更自信、更美丽的公益导师”。我也特别期待等到明年这个时候继续和大家做汇报时,我会是一个不一样的我

北京协作者 创建
LXEIbyKS15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