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方案“向哪踏了半步”

   高考改革记者沙龙

 

        国家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由于一方面大众及媒体未必能够准确捕捉到方案中传递的信息,一方面彼时也正是影响地方具体实施方案的关键期;为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9月9日举行了“高考改革记者沙龙”,由杨东平院长和谢小庆、程方平、文东茅等学术委员解读、讨论高考改革方案,并与在场记者展开了深入讨论。

        撷选部分发言内容如下:

 

        高考改革不是目标模式,仅刚开始启动

        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首先,这次中央政府最关注的是保障公平,促进公平。相对而言,把其他的概念稍微降低了一些。我个人认为,这个选择判断也有很大的合理性,跟我们在社会中正在进行的改革很相似——以治标来换取治本的时间;先把最突出的表面的不公正的问题克服一下,包括高校自主招生,这些都相对比较容易解决,极大符合了学生和家长群体对公平的诉求。

        第二,它是渐进性、阶段性或者策略性的改革方案。……这次到2017年虽然只有两个地方进入改革试点,但还是比较有序、稳妥、理性、渐进的改革思路。我还是认可的。既然我们没有能力制订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案,你还是让各地慢慢试,不要基于全国马上就要推行新的方案。

        第三,这次改革方案从操作层面来讲,主要是围绕着考试科目的改革。老百姓有一个通俗的说法,把文综和理综分级了。这个方法的好处是防止高中阶段的学习偏科,问题是作为一个科学选拔的制度,在科学性、可比性,包括安全性,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呢,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在上海和浙江的试点的基础上加以评价和探讨。因为这样的改革从理念上说,比如说它到底是减轻了学生负担还是加重了学生负担?是把后三门挪到高中三年来考吗?还没有标准的答案。但我们也不再追求这个标准答案,要在试的基础上再来完善和评价。这也是比较理性的方法。这不是一个目标模式,改革仅仅才刚开始启动。我个人认为,到2020年我们也不可能确定一个目标模式,我们要继续关注和推进这样的改革。

 

        改革并非针对高考不公,而是没有效率

        谢小庆,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国家高考改革方案)出来以后,大家一致的看法是走了半步!有的人是觉得很失望的,觉得只走了半步;有的人是比较欣慰的,终于走了半步了,我是属于欣慰的那拨。我的观点是:高考改革不是针对高考不公平,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效率——我们60多年了没有获得一个诺贝尔奖!小布什教育改革也是2001年启动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我们中国的问题不是一个都不能少,而是一个都上不来!

        实际来讲,公平和科学选材并不矛盾。我们给高校更多自主权,实际上既促进选才也促进公平的,二者并不总是矛盾的。

 

        育人为本应为高考改革“后半步”

        文东茅,北京大学教授

        现在走了半步,也许后半步还留在后面——通往育人为本的方向。考试是教育的问题,不是法律问题、公平问题,我认为应该以育人作为所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特别希望坚持的,现在这方面还突出不够。但我还是比较乐观的,走出了半步总比不走好!

        具体来讲,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落实,比如说自主招生。……分数的作用下降了,所以(高校)主动性、自主权在扩大,你的选拔方式要加强。

 

        推进改革还需解决根上的问题

        程方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其实在高考的问题上,最大的问题是招生这块。技术性问题可以是多元化的,而如果一些根本性的制度,包括考试制度和教育制度,在根上的问题改不了,高考改革就是很难往前推进的。

 

        改革究竟往哪踏了半步?

        匿名专家

        高考改革本质上是一个体制改革,核心在于政府转变职能。

        前面说走了半步,这半步是前进还是后退?还是往旁边踏了半步?我认为是往旁边斜路踏了半步。比如,怎样避免学生多次参加考试带来的负担呢?……六科中自主选择三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这本身存在什么问题?可能哪个科容易拿分就选哪个科,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三门以后,方案写了,高校要研究提出对高中学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在总分里面,三门成绩已经加了进去,这是学校省里划分数线的依据,这是学校提档的依据;后面学校提出来的使用办法是什么办法?首先从科目上跟这三门是什么关系?高校不可能让他提三门,最多两门,一门也行,这两门和一门跟这三门加入总分是什么关系?是不是重复使用学生学业考试的成绩?是提门槛ABCD还是提其他的要求?关系怎么处理?还有参考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要建立多元录取机制,这个多元录取机制是谁建设?主体不明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