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教育公益组织年会】教育公益联盟成立 “教育公益﹢”呼之欲出

       2015年11月15日,教育公益组织联盟在第四届中国教育公益组织年会上正式亮相,启动仪式上联盟的9家执行委员单位共同拼接了教育公益组织蓝图,“愿力凝聚行动,联结促生奇迹”。

        “大家携手成立联盟,是想看看1+1到底比2大多少。”联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单位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笑着说。

       黄所说的联盟,是一个名为“教育公益联盟”(注:下文简称“联盟”)的新机构,集合了中国百余家教育公益机构和项目团队。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好未来公益基金会率先发起,自从去年底开始酝酿,2015年6月开始组建由9家机构组成的执行委员会,低调运行。联盟终于在11月15日于成都召开的第四届中国教育公益组织年会上正式亮相。

       有评论认为,作为国内首家以民间形态呈现的教育公益组织联合体,该联盟凝聚了公益界、企业界、媒体等多方力量,将为解决中国教育的一些老问题提供新视野,并切实提升教育公益领域机构的专业能力。

    

          教育公益+

    

     “该联盟建立初衷,是为了凝聚全国教育及公益事业资源,‘形成跨领域、跨区域教育公益文化合作体,充分发挥各机构核心优势,合力解决对当前中国教育及中国教育公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负责运营联盟日常工作的秘书长满好介绍说,“去年11月17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好未来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了一场以‘教育公益何为’主题的沙龙,这个沙龙亦成为联盟的筹备启动会。当时来了16家教育公益机构和媒体,大家都对这个想法很感兴趣,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吧。”

       随着近年来国内慈善理念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公益领域,而教育由于其先天的特点,一直为社会各方资源所“宠爱”。根据2014胡润慈善榜,在中国公益的五大领域:教育、医疗、环保、文化、救灾中,教育领域捐赠人数最多,占27%。每年社会上有大量的资源和爱心投入到教育公益领域,这是教育公益之幸。但硬币的另一面则是教育公益行业彼此沟通少,资源相对分散不能有效整合,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社会资源浪费,教育专业能力和公益运营水平有待提高等现实情况。

     “现在还有不少机构在做‘到此一游’式的西部农村地区支教项目,这种模式早就被证明对改变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现状没有任何效果,相反还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联盟工作委员会组成成员、长期扎根于西部农村地区的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相关负责人感叹道,“看着大家还在重复这样的错误,真的让人很着急”。

       而作为资助方的企业基金会也面临着“筛选困难症”,面对着总数越来越多的教育公益机构、公益项目,受制于各方因素,企业基金会选择项目资助时很难做到“沙里选金”。

       一家国内知名教育企业的基金会负责人明确表示,在每年财年预算申报时,自己最大的挑战就是“找不到好项目”。

       能否成立一个跨机构的联合体,充分发挥各家机构的核心优势,合力解决一些行业内的痼疾?联盟的几家发起方决定携手做点事,看看能不能把“教育公益﹢”从一个构思变成现实。

       2014年12月2日,发起方召开碰头会,明确了联盟草案,包括联盟职责、目标、架构、2015工作计划等,并开始招募会员和理事机构 。

       招募启示发出后,旋即在业内引发强烈反响。

       同年12月31日,会员机构和理事机构报名截止,联盟筹备组共收到111家报名资料,其中申报理事机构有71家,申报者涵盖了中国当下活跃在教育公益领域的主要机构,颇具代表性。

       2015年1月13日,筹备组确定了联盟工作委员会机构条件及入围名单,公选办法;1月29日-30日,邀请入选的报名者投票选举工作委员会。

       2月2日,投票结果公布,选出包括21世纪教育研究院、北京好未来公益基金会、北京新东方公益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桂馨慈善基金会、蒙牛集团、耐克体育公益部、奇育教育等在内的9家机构为联盟的工作委员会成员,作为联盟的执行机构。

     “这些机构都是教育公益领域的一时之选,涵盖公益、企业等多方力量,大家携手成立联盟,是想看看1+1到底比2大多少。”联盟工作委员会主席单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表示。

    

         低调疾行

    

       联盟自从去年11月开始酝酿,历经一年多运行后,在今年11月15日于成都召开的第四届中国教育公益组织年会上正式亮相。

       对于过往一年来的工作,满好用“低调疾行”四个字来形容,“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而且承载了很多人的期待,低调疾行,是希望在为大家服务的过程中,促进成大家的彼此了解,达成联盟的共识”。

       联盟工作委员会成员经讨论后确定,首先要在联盟工作中贯穿“服务导向”和“需求导向”两大宗旨,切实为参加联盟的各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成员机构的向心力,为联盟下一步的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为此,联盟在成立之初就专门发放了调查问卷,请教育公益领域的机构和个人提出需求清单,了解会员单位对于未来联盟运作的真实期待。经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会员机构的公益需求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项目交流合作占比38%;招募公益专才占比26%;筹款占比16%;提升公益机构专业化占比10%;拓展品牌影响力占比10%。

       而作为联盟核心的工作委员会的9家组成成员,也明确了自身对于联盟的诉求,包括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联盟成员合作实效型公益项目,并推而广之;寻找资金、人才、好项目等。

       以北京好未来公益基金会为例,李剑雄秘书长提出,期待联盟可以联合各方资源开展更多的创新性可复制性强、影响范围广的公益项目。同时,建议通过联盟与中外教育公益机构及其他企业基金会有更多的交流、互动、合作机会。

       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则把需求聚焦于教师培训的专业资源、项目资金支持以及学前教育及基础教育的专业知识资源等领域,跟本机构目前正在开展的主要项目有很好的结合。

       耐克体育公益愿意为社会提供耐克潜心开发的项目成果、模式和现有资源、平台,培养孩子们终身健康生活方式,并释放潜能。

       中扶贫基金会陈红涛副秘书长说愿意借鉴公益同行优秀公益项目经验,推动教育类NGO的发展。

       蒙牛集团CSR负责人吴福顺表示希望联合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公益事业,为需要帮扶的社会贡献力量。

       桂馨公益基金会希望联盟搭建公益平台,信息及时分享,成为项目推广传播平台。

       新东方公益基金会的需求促成新东方教育公益事业的规范化,专业化。

       大家都需要什么了,才可能给出优化的匹配来。随后,联盟有的放矢设计了若干项目,以满足会员单位的上述需求。

       联盟在信息搜集发布层面,建立了官方网站以及微信账号发布平台。一方面,联盟资讯和消息发布平台为企业基金会、公益机构、公益研究机构、教育公益媒体提供了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也打通了企业基金会和教育公益机构之间的存在着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会员机构定期发布相关项目,供资助方进行筛选。

       除了线上实时的信息发布,线下人与人的“连接”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联盟选择举办“月度沙龙”这种低成本却高效率的交流方式,由委员单位和会员在全国各地承办,每期谈论一个教育公益领域的核心难点热点问题。

       沙龙迄今已成功举办5期,主题涵盖了“汇聚社会力量,推动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为学生而变的教师生涯”、“移动互联网筹款面面谈”等诸多当下教育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

       今年9月,沙龙甚至开到了温州,由当地一家名为“苹果树之友”的教育机构承办,200多位与会者共同探讨了“山水田园在乡村教育的应用”这样一个前言的教育议题。

       有与会者表示,“通过这样的沙龙,让我们打开了视野,结识了更多同行伙伴,对自己的启发很大” 。

    

           教育公益“新常态”

    

       经过此前一段时间的摸索,联盟已逐渐找到跨界运营多元化平台的方法与路径。

       在总结前期的经验基础之上,联盟的主事者表示,未来联盟将推出若干新举措,与更多教育领域的利益攸关方发生联系,进一步整合多方资源,在教育公益创新层面进行大胆尝试。

     “我们想找到在中国做教育公益的一种‘新常态’”,黄胜利坦言,“如果微信说自己是‘连接一切’,那么联盟想做的事就是‘连接教育’”。

       据他透露,下一步,联盟拟协力打造一个凝聚各家机构力量的全国性教育公益项目。

       该项目有两大策略诉求:首先,项目要具有可复制、可持续、可多元发展、易落地、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可在全国同步推广的特质;同时,以项目为核心,有效组合公益机构、基金会、政府能力、媒体传播的优势资源和公益诉求,合理有效分配关键资源及相互融通。

       目前,该项目的雏形正在进行紧张的内部论证过程当中,预计在征询联盟工作委员会各组成机构的内部意见后,将择期予以公布。

       此外,联盟还拟在深度服务会员的层面上进行新的尝试。

       在本次中国教育公益组织年会上,联盟将首次引入风险投资领域通行的“Demo Day”(展示日)模式,进行一场公益项目资源深度对接会。

       联盟精选7个机构的7特色公益项目进行5分钟展示,并邀请澳门同济慈善会 、赠与亚洲、壹基金、真爱梦想、锦麟公益、好未来公益基金会、新东方公益基金会等7家资方到场,供需双方深入交流沟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