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通讯

 【总第137期】

我们都一样

——北京协作者社会支持视角下的困境儿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专题通讯

编者按 

项目介绍 

项目动态

 社工札记 

志愿者心语

家长心声

困境儿童心声 

项目花絮

 媒体报道

项目进展

成为陪伴天使


2018年3月

编者按:

      240 天,可以发生哪些改变? 它可以使 53 名困境儿童得到个性化的救助,使 22 名困境儿童得到高质量的 成长陪伴,可以为 2035 名儿童开展五大类 30 余项内容的健康体检。 在北京协作者开展的“社会支持视角下的困境儿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 240 余个日子里,社会工作者用他们的专业行动让更多有爱的人关注到“困境儿 童”这个群体,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儿童-家庭-社区-社会四个维度进行 介入,为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健康与安全知识培训等服务;对 面临大病、突发变故、失学困难等家庭提供紧急救助,以家庭为单位提供家庭亲 子教育、心理辅导等专题培训;动员邀请不同人群作为志愿者参与流动儿童公益 服务,开展新老市民联谊活动,促进相互间的接纳与支持。 有行动才会有改变!我们希望通过本期通讯,与您分享,这从夏到春,四季 变迁的日子里,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服务背后付出的努力,以及来自服务对象、志 愿者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故事与心声。

 协作者之友通讯编辑部 

2018 年 3 月


项目介绍


项目背景

       全球化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社会流动的加速,农民工进城 务工不仅已成为农民家庭脱贫增收、增长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成为支撑 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重要建设力量,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流动儿童的产生。由于 自身经济资源条件的限制,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在健康、教育等方面均很难获得保 障,一旦遇到突发意外很容易陷入困境。流动儿童及其家庭问题的解决依靠单一 力量难以实现,需要从不同角度,发掘其自身力量及动员社会不同资源介入。 

       通过北京协作者十几年流动人口服务经验发现,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因经济和 资源等条件限制,面临健康、教育、社区融入等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

项目目标

        2000 名流动儿童获得健康服务,22 名困境儿童获得个性化救助服务,恢复 和增强其自我接纳和社会交往功能。

项目实施路径

项目服务社区

健康服务:主要在朝阳区、丰台区、海淀区、昌平区等地的困境儿童集中社区;

社区服务:主要是海淀四季青、东城区东四街道、朝阳区金盏乡

助学走访服务:以张北希望小学、行知实验学校、兴华学校以及雨竹学校等社区为中心进行。


项目动态


困境儿童助康服务:

       2017年9月 北京协作者招募医学和社会工作志愿者,为四所打工子弟学校2035名流动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服务。

      2017年10月-11月 北京协作者带领社区家长志愿者、高校志愿者录入健康体检表,协调学校向家长反馈体检结果并协助家长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常识,增强社区家长的健康意识。

       2017年9月和11月 北京协作者挖掘社区家长骨干、招募学校老师、医学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组建健康辅导员队伍,链接国家二级营养师、PET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医学志愿者等资源为健康辅导员开展卫生习惯、日常饮食与营养、儿童常见疾病及预防、儿童心理健康等专题培训。

       2017年12月 北京协作者项目小组开展项目评估会,总结项目成效,形成项目评估报告。

困境儿童助学服务

       2017年9月-2018年3月 北京协作者采取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的方式进行入户探访,共走访9所学校的89个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定期开展陪伴成长活动,提供个案辅导,给予困境儿童心理与学习方面的支持。

       2017年12月9日-12月31日 北京协作者开展民众戏剧小组,以困境儿童为主体创作和表演,根据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真实经历形成戏剧《一个儿童的美丽梦想》。

       2018年1月13日 北京协作者2018新年联谊会正式举行,民众戏剧《一个儿童的美丽梦想》登台。

2018年2月9日  北京协作者携手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党支部,分三组分别走访昌平、朝阳、通州三个地区和四个困境儿童家庭,并为孩子送上温暖和祝福。

       2018年3月31日 北京协作者开展项目结项评估会,23个困境家庭参与,社会工作者回顾项目启动以来的历程,与每个家庭共同签订了服务协议。

       2017年12月9日-12月31日 北京协作者开展民众戏剧小组,以困境儿童为主体创作和表演,根据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真实经历形成戏剧《一个儿童的美丽梦想》。

      2018年1月13日 北京协作者2018新年联谊会正式举行,民众戏剧《一个儿童的美丽梦想》登台。

2018年2月9日  北京协作者携手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党支部,分三组分别走访昌平、朝阳、通州三个地区和四个困境儿童家庭,并为孩子送上温暖和祝福。

       2018年3月31日 北京协作者开展项目结项评估会,23个困境家庭参与,社会工作者回顾项目启动以来的历程,与每个家庭共同签订了服务协议。


社工札记

在行动中改变

刘文静/北京协作者社工服务部副主任

      2009年我考上大学选择了社会工作这个专业,但那时的我并不知道社会工作是什么。2010年来到北京协作者实习,让我明白社会工作是什么的同时接触到一个群体——流动儿童及其家庭。

       2010年实习的时候我参与到北京协作者针对困境流动儿童的救助服务,当我走进那些家庭的时候他们的“遭遇”和顽强的生命力让我有很大的触动,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在不幸的背后也让我看到了社会工作这一职业的作用。

       2012年我正式成为协作者的一名社会工作者,开始负责协作者的困境流动儿童的救助工作。渐渐的我开始怀疑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够给这些困境家庭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做人的工作很难一下子看到成效”大学时的老师曾告诉我们。所以在工作中我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去做好每一件事,因为我相信有行动才会有改变。在项目对32名困境儿童家长所做的问卷调查中,94.3%的家庭因为我们提供的资金支持而缓解了经济压力;68.6%的家长通过协作者的活动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因而更加有信心面对生活;同样还有62.9%的家长因为参与活动而认识了更多的家长,感受到了来自外部的支持。通过这些数据所看到的改变,都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更让我坚信有行动才会有改变!


流动儿童身边的健康是怎样的

杨凯丽/北京协作者社会工作者

       健康是每一个人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健康的家庭。每一个人都想关注着自己的身体是否健康,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地成长,每一个家庭不管多困难都会把孩子的健康放到第一位,宁愿自己吃得差一些也要保证孩子的营养。

       在这些流动家庭里他们是怎样看待健康的呢?他们是怎样预防疾病,保护自己身体的呢?我负责协作者的助康服务已经3年了,每一次去学校体检,孩子们对体检又紧张又担心,当体检结束的时候有的害怕看到体检结果,小朋友在听到结果没有问题的时候,脸上马上露出笑脸,并与自己的小伙伴们分享。在体检中医学志愿者们很细心、温柔地安慰紧张的小朋友,告诉他们不要害怕,并告诫小朋友要注意保护牙齿,医学志愿者的安慰也让小朋友们在体检的时候不那么害怕了。在体检中也会有很温暖的故事发生。在体检中一位小朋友从老家来,从未体检过,不知道怎样做,自己很害怕,他的伙伴告诉他怎样体检,需要注意什么,并安慰他不要害怕,不需要打针,很简单的。他的伙伴为了给他起实际的安慰作用,还自己带头去体检,给小伙伴做榜样,也鼓励了其他小朋友。

       在体检中小朋友们有的没有体检过,自己会很担心,而他们的父母因为经济压力忙于工作,也没有体检过,许多父母只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照顾着孩子。协作者招募了医学志愿者到学校体检,不仅增强孩子们对健康的意识,也让父母关注孩子的健康,更好地预防疾病。

       当然,我们除了组织儿童进行体检外,还会将骨干社区家长和学校老师培育成为健康辅导员,增强家长、老师对一些日常疾病的预防,懂得如何正确地处理;同时,还邀请营养学专家和家庭教育老师为家长们教授如何进行营养搭配和心理减压,家长们通过学习,更加注重与孩子的互动,也了解了如何搭配出健康的饮食。健康辅导员还连接起了所在社区,家长们自己学会后,还可以分享给自己的邻居;学校老师在学校里照顾学生,也让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更好地配合,让学校、家、社区更好地联系一起,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

      在健康辅导员当中,连续2天的封闭学习,让不同的家长和老师相互认识,也让父母和孩子更好地互相认识,在这些家庭活动之后,再次见到这些小朋友和家长的时候会一直分享自己那时的快乐和孩子的变化

      健康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需要我们一起关注,保护自己的健康,这些家庭很少有体检的机会,有的家庭从来没有过体检,他们有时候生病就会去到小门诊拿些药吃,虽然能力有限,但家长们慢慢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健康。

       小朋友是很可爱的,他们有着一个学习的渴望,只要引导他们,小朋友们是可以做到的,每一次组织体检都是一次收获,也让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开始重视自己的健康,保护自己,通过体检也减少疾病的发生,也让家长们和孩子们提前预防,健康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要保护它,做一个健康的环保卫士,让小朋友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自己。


 

我们在一起

王佳仪/北京协作者社会工作者

       我在协作者工作已经有3年的时间,主要从事困境儿童服务,例如我机构的“流动书桌助学计划”就是链接多方资源给到困境儿童每学期部分学费的支持,资金支持只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大多数来北京务工的家庭也是希望能够多挣钱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没有多少知识储备的他们只能没日没夜的干活,孩子常常得不到父母的陪伴,课业得不到及时的辅导,周末的时间孩子也得不到及时的照料,要不然被反锁在家里,要不就是安全得不到保障,更不要提外出游玩参观博物馆等活动了。陪伴缺少导致孩子内向,面对陌生人时比较胆怯表现出不知所措,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面对以上等等的现状,北京协作者以社会支持为切入点开展困境儿童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还记得在2017年9月23日--24日开展的两天一夜的活动中,我们邀请儿童教育专家和心理辅导老师分别针对儿童和家长开展平行小组,学习自我认知以及沟通方面的课程。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对自己也更加了解了,知道如何更有效的表达自己、如何更好的控制情绪,妈妈也更了解自己和儿童的心理发展层面,也增加了亲子沟通的技能。

       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个孩子叫小昆,是一名河南籍在京流动儿童,曾经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在初中的时候他来到北京和父母在一起,可是长期在老家生活不知道该怎么和家里人相处,性格内向。后来慢慢参加我们的活动,变得开朗了很多,从刚开始的受助者到志愿者服务他人,协助社会工作者开展活动,参与困境儿童家庭探访,参加中国加拿大跨国网络交流会等等,小昆在不断的成长,内心也越来越强大,在2018年初他又返回户口所在地准备考高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祝福你,小昆,加油!

       虽然项目已经落下帷幕,但是我们的服务会继续开展,我们在一起,成长的路上我们一起走!

 


浅谈“助学”工作中的细节

邝飞雪/北京协作者社会工作者

       从今年过完年回来,我便有幸地逐步参与到困境儿童救助的工作中,几乎全程参与了“流动书桌助学计划”从发现、探访、评估到为家庭链接资源、给予资金支持、向家庭和社区反馈评估结果的整个过程,也正因为深入地参与其中,才逐渐体会到为何“助学”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救助工作,以下是我在工作中对一些细节的反思。

       协作者是一个擅于反思和归纳的机构,因为开展“助学”服务已有一些年头,协作者早已形成了一套清晰明确的流程指引来保证计划的顺利开展,比如如何与社区进行沟通、如何进行入户探访、走访过程中有什么注意事项等等。刚刚毕业不久,我还没有脱离学生喜欢用已知理论去理解外部环境的习惯,协作者在服务中践行的“四位一体”,便充分体现了系统理论(System Theory)的应用,单从这点来看我觉得它是真正内化了社会工作的一些专业价值。在“助学”的工作中,联络家庭和核实信息花费了我比较多的时间,信息越准确、越充分,就越能帮助工作小组进行评估,当我真的参与到了评估工作中时,我才理解在这方面的严谨是多么重要,因为这不仅是我们要给自己一个交代,也是要给申请了的家庭和社会公众有这样一个交代。开始,我还不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申请流程还要求孩子们写作文,直到读到一些孩子用稚嫩的笔迹写下的令人心疼的话,我才真实地感受到这些困境儿童需要一个出口,一个可以表达并被外界看到的出口。

      在接触这些困境家庭的过程中,我也常常会感到有些迷茫,其实大多数家庭都是很脆弱的,一场变故就能击倒一个家庭,而我们整个社会能为家庭提供的保障又有多少呢?困境家庭与普通家庭之间其实并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而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的除了每个家庭自身的努力、社会组织的联动与介入以外,还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社会保障,为每个家庭或个人夯实那最后一道防线。


志愿者心语

陪伴天使心语

       一个懂事得让人心疼,一个害羞得近乎封闭。他们将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会拥有怎样的未来?

他们,会拥有怎样的未来?

余细香/北京协作者陪伴天使

        走访完,心理很难平静。作为一个母亲,有两个景象一直无法忘却。都是四年级的孩子,一个小声地说:“我没有时间做作业,因为放学后我要到店里干活,挣钱给爸爸治病。”一个低着头,不怎么回答你的问话。一个懂事得让人心疼,一个害羞得近乎封闭。他们将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会拥有怎样的未来?

       无论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正视:我们的家庭,抗风险能力太弱。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问题,我们的美好生活随时可能是昙花一现。

        因病致困是不是目前流动儿童乃至中国大多数家庭致困的主要原因?这是我一路在想的问题。这两个家庭因为底子薄,基础差,因病致困,我们可以看成是个案、特例,那像我们志愿者这样的家庭——父母有体面的工作和收入,孩子能上京城的重点中学,遇到像他们这样的重大变故,能免于贫困吗?我问跟我一起走访的两个像我孩子般大小的志愿者,他们的回答都是否定的。是啊,我自己做了20多年的民政工作,遇到的困境家庭和困境儿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有几个不是因病致困的?

       抗风险能力太弱,这不也是国人普遍焦虑的主要原因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完全靠个人近乎不可能,西方国家的经验是靠完善的国家福利体系和较高的福利水平。我们能这样吗?不能说这些年国家没在这方面做努力,城市医保、新农合、低保、大病救助,等等,我们的福利体系在跟进,但明显,还是不够,至少我们的孩子,家庭遭遇变故后,绝大多数就直接陷入不能健康成长的境地。

       与此相对应的问题还有,要真正帮助到这些家庭,除了经济的支援,对服务机构的要求比较多。在这两个家庭里,如果要最大限度或者说从根本上帮到他们,一个需要帮这个家庭打赢车祸的官司,一个需要联系地方政府,争取大病救助。如果要直接帮到这两个家庭的小孩,需要学校或社区有配套的支援,如社区辅导、学校辅导等。

       最后,对走访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示极大的佩服和尊重。从市中心到沙河,坐地铁要一个多小时,到城乡接合部的村里,一般要靠步行,步行两三公里是常事。这需要体力和耐心。

      “他们没有因为贫穷而认为自己接受救助是应该的,没有因为接受了救助而变得不思进取,他们很知足。”

为了让他们更加幸福快乐

罗云/北京协作者陪伴天使

     “流动书桌助学计划”是最令我震撼的一个项目,是针对家庭陷入困境的流动儿童提供小额助学金计划。实习期间正好赶上助学走访活动,在走访之前通过电视报纸知道即便在首都北京仍然是存在很多贫困家庭,也能大致想象到他们的生活,而在走访中非常直接的面对了他们,面对了他们的生活环境,感到更加震撼,让我更为直观的看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知道这个社会不是只有光明美好的一面,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弱者,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社会。

       很多家庭的居住面积可能连10平米都没有,一家人挤在一张床上,然后我们走访的四个人一进屋都没有落脚的地方。家庭成员有着这样那样的疾病,这些疾病都是长期难以治愈的,也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现状十分艰难。即使如此的困难,他们也坚强的活着,为了各自的家庭、子女努力奋斗着,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也都有着一颗感恩的心,不论是在走访前打电话联系孩子的家长时,还是通过走访中的交谈,从言语上都能感受到他们对协作者的认同,对协作者能够给予他们帮助的感激之情,他们没有因为贫穷而认为自己接受救助是应该的,没有因为接受了救助而变得不思进取,他们很知足。

       救助名额是有限的,但是当他们看到有周围有有困难的人时,他们会把“流动书桌助学计划”推荐给这些人,与他们共享机会。这些家庭的孩子在学习上都很努力,品学兼优,绝大多数孩子也十分乐观,没有因为家庭的困难感到自卑,没有埋怨父母没有给他们相对富足的生活。走访结束还需要填写评估表格和探访故事,我们打出的分数和写的文字都会直接影响这些家庭能否获得救助资金,在写的过程中一定要公平公正,这让我切实的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有多么重大。

        走访中也看到了一些已经实施了的救助项目,“一平米书桌”和“社区图书角”这两个项目,孩子们有了能够写作业的小桌子,也能到附近的家庭借阅图书,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孩子们的学费对这些家庭来说真的是沉重的负担,这些孩子上的都是外地的学校,他们上不了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学费昂贵,孩子一年的学费甚至是这家一年来最大的支出,不说每个人都负担一个孩子的学费,如果我们人人都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将爱心汇集起来一同帮助更多的孩子,给更多的孩子继续读书的机会,帮助更多的家庭减轻负担,让这些孩子的生活将会变得更舒适,更加幸福快乐。

      “如果由于生活上的困难,导致这些孩子无法上学,丧失受教育的机会,早早地出去打工,这是不公平的。”

陪伴在路上

齐思雨/北京协作者陪伴天使

       在实习的最后一个星期,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助学走访。助学走访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前期与走访家庭的电话联系和物资准备,二是实地的走访,三是填写助学走访评估表和登记表。在这一个星期,我们共对8个家庭进行了助学走访,并分别做出了评分。这些家庭都是流动人口家庭,家庭条件都很不好。

       有的是孩子患重病,父母为了给孩子治病并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不顾自己身上的病痛一直照顾孩子并努力工作,有的是父母离异,爷爷奶奶照顾孩子,有的是父亲或母亲患重病,负债累累,但为了孩子能上学,一直努力工作,有的是一家有很多孩子,超生超育给予了极大的家庭负担。

       通过助学走访,我了解到,这些家庭的孩子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如果由于生活上的困难,导致这些孩子无法上学,丧失受教育的机会,早早地出去打工,这是不公平的。在有的家庭,我看到了困境救助服务的成果:“一平米”书桌和图书角。流动书桌助学计划真的实实在在改善了这些孩子的学习环境,给了他们获得更多知识的机会。

 

张光正【北京协作者陪伴天使】:看到这些景象,说实话我很心酸,但又感觉到无力。像小佳这样的家庭和在红旗小学就读的学生们实在是太辛苦了。我们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生,想着社工应该熟悉国家政策法规,尽量为他们申请切身的利益,为他们普法,进行心理疏导,进行必要的教育。还应保持事情的曝光率,让公众知道了解他们的存在,积极保持着与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和有关的公益机构的沟通,及时为他们送去温暖。


刘家琦【北京协作者实习生】:“在我的印象里,走访应该去的地方是郊区、山区,北京应该只有那里有困境人群。我真的没有想到在北京城区,居民楼底下,别墅区对面,有这么多‘棚户区’”


胡泽泽【北京协作者志愿者】: “小朋友认生,跟我们志愿者交流甚少,但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们逐渐熟悉了对方,有时候甚至会主动地跟我们聊天,跟小朋友们相处,把自己脑子调整成他们的状态,跟他们一样好学,好奇,想要那样子去认识大家,就更加好相处,容易相互理解。跟各种各样的小朋友相处,也可以收获到不少,原来小朋友的思维也是如此的活跃,我第一次当志愿者就感受到了实实切切的快乐。”

 

李逸轩【北京协作者志愿者】: “在拜访读5年级的小程(化名)时,我看到他家里挂着北京08年奥运会的纪念福娃,我就问他有没有去没去过鸟巢。小程反问说什么是鸟巢。这让我很震惊,我觉得他们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贫困,还有另外一种(文化和教育上的)贫困。其实去鸟巢看看并不要钱,但是显然他们的爸爸妈妈没有想到,或者是没有时间带他去看看。我想除了钱,父母多花时间来教育和陪伴孩子,让他们了解身边的事物,其实也很重要。”

 

曹嘉妮【北京协作者志愿者】:“虽然也曾听闻社会上各式各样的故事,可一直以为离我们的生活实在太远,因此大多也只是当作闲谈罢了。可这次近距离的接触却完全不同,尤其是我负责记录采访内容,更是听的十分仔细,生怕错过一个细节,当你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故事时,才能真正感同身受。很幸运这次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够了解他们,并想尽我所能去为他们做些什么。回来后我甚至开始思考到底怎样做,才能不仅仅使我们现在了解到的这几家条件有所改变,而是造福所有贫困家庭,能从根本上让这个问题得到解决。这或许就是这趟走访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吧。”

 

郑志诚【北京协作者志愿者】:“贫困家庭走访,让我看到完全不同的艰苦的生活环境,一人生病,全家陷入困境,不仅是务工人群,同样有网络上《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我们所能做的,对于小弟弟们的人生而言,是很微不足道的。但我们依然要坚持做下去,带给他们这个城市的温暖和关怀,让他们在求学路上少几分坎坷,多一点希望,支持他们完成学业,能真正靠读书走出自己及其家庭所处在的困境之中。其实这种支持是双向的,走访贫困儿童,再反观自己,才更能体会自己所拥有的幸福。他们让我懂得珍惜所拥有的资源,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为改变生存状况、落后的医疗条件,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王妍【北京协作者志愿者】:第一次做志愿者,还是与小朋友们在一起,由最初接触时略带尴尬地笑,到最后我们可以很自然地牵起彼此的手一起走,分享故事。大家一起参观博物馆,一起吃午饭,细细想来充满感动。一方面,我既为他路上的“活泼好动”而头痛不已,不时提醒,另一方面也为他的见多识广而暗自感叹。最后为三队队长小晨(化名)点个赞,他的认真负责、主动担当、处事冷静都非常好。

 

陈依婷【北京协作者志愿者】: “今天,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了地质大学的博物馆,陪小朋友们了解到了古老的生命发展历程、地球的板块运动、岩浆的形成等等。这些知识,虽然之前已经有所了解,但今天再陪小朋友们了解一次,仍会觉得其乐无穷。小朋友们仿佛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陪着他们,自己仿佛像坐上了时光机,也回到了那段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光。第一次当志愿者,当孩子们眼中的大姐姐,小孩子牵着我的手,这份信任,让我感到幸福。”


家长反馈


     “我今天画的是一个幸运草,我觉得幸运草,不是说天上会掉下来馅饼,我觉得不管是我们家长还是孩子也好,只要努力就会有希望。”

——困境儿童小泽的妈妈

 

      “你们的工作已经很到位,给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心理上有很大的支持,感觉来北京不那么无助了,有了协作者的支持”

——困境儿童家长

 

      “这么多年协作者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很多帮助,给孩子们带来了他们平时没外出的机会,是协作者让他们去看到外面的大千世界,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继续下去”

——困境儿童家长

     “今天陪女儿一同参加了协作者组织的外出活动,来到了中国地质大学,参观了地球科学展厅,还有恐龙展厅。今天收获了很多知识及认识了很多朋友,最主要是陪女儿一起外出看到了她很开心,我觉得以后有时间还是要多抽出时间陪她多参与类似的活动,希望她能够从陪伴中学到更多课外的知识及认识更多的好朋友。”

——困境儿童小妍的家长

 

      “(通过两天的活动)了解了协作者公益组织,感触很深,对他们的热心公益事业的善举深表感谢和佩服。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很多儿童成长、教育方面的知识,也使自己学到了很多饮食健康和释放压力的方法。总之,本次的活动受益匪浅。我会尽力将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工作中,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受益,再次向协作者的善举表示感谢!”

——健康辅导员 困境儿童家长

 

      “(通过两天的活动)我学会了怎样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孩子也不再害怕与陌生人交流,还能大胆的上台表演了。今天中午我下课后去食堂吃饭,儿子说:‘妈妈我给你打饭好了 ’。这让我很高兴,因为他学会照顾人了,以前都不会。”

——健康辅导员 困境儿童家长

 


儿童心声

我在老家的生活

                 小静/20岁,高中二年级

      老家,在我记忆里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汇。记得妈妈说,我是在老家出生的。可是我却没有任何印象,每每见到那些陌生的亲戚,看着他们脸上或善意或同情的目光,我的心里便泛出一阵阵的不舒服。那种感觉很难形容,犹如有鲠在喉,又灌下一瓶醋,一阵阵的酸楚冲的鼻子犯酸,眼圈发红。这就是我第一次在老家最深切的感受。

        因为我和弟弟的学业问题,让妈妈操了不少的心,明明年龄还不大,却熬得如此憔悴,鬓边染上了花白。让人看了心里不落忍。我现在已上高中,学业很重。高中的学习跟之前很不一样,讲的更多是学生的自主性,而非被动学习。我刚开始很不适应,妈妈不在身边,同学老师都是陌生的,教室也是陌生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让人惶恐。

       我在这边读的是寄宿制,平时很少有时间回家,即使回到家里,也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娱乐活动。弟弟倒是比我轻松一点,但是他今年也上初三了,估计也是半斤八两了。我们现在是互相监督,互相进步。当然这仅限于在家的时候。因为在学校有时候一整天都见不上一面。即使在食堂吃饭也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压力让你没有喘息放松的时间,在教室里大家都在争分夺秒的提高自己。就算当天的任务完成,也会给自己多加学习时间,因为谁都不想被甩下去。大家都是怀揣梦想的,没有人愿意看着梦想凋零在自己的脑海里,却仍然自欺欺人的麻木活着,肆意挥洒父母的血汗。

       虽然如此,但是老家的景色确让我由衷的感受到紧张的学习中透露的一丝轻松。我的老家里竹子种的特别多。回家时穿梭于竹林间,有一种说不出的欢快。喜欢听风吹竹叶婆娑的声音,喜欢闻竹露的淡淡清香,更喜欢躺在竹林间,看竹子优雅的姿态。我曾想竹子一定是仙女变的,看她们修长纤细的身姿,长长飘飘似少女的秀发,总是那么的飘逸大方,实在让我迷恋。更何况竹山里长满了各种美丽的山花,她们就象这竹仙女的绣花鞋,美得让人眼花缭乱。而且竹子一年四季都披着绿色的外衣,尤其是春雨之后的新竹更是扶摇直上,青翠欲滴。竹子的韧性与生命力是相当顽强的,风刮不断,大雪压不倒。平日里接触多了,也是耳熟能详了它的习性,有时夏季,眼看着一场暴风雨横扫竹林而过,心里会为竹子那近乎碰触地面的枝头而担心,是否被摧残地折断了枝叶?可雨过天晴,再次看到的依然是挺拔不屈的竹子,耸立在那里,就似压根没有经历过狂风大雨洗礼;有时冬季的严寒,也只能让万物萧疏季节里的竹叶更其黝黑浓绿。皑皑白雪重压之下的青竹,潜藏着的是怎样一个不屈不挠的灵魂啊。

       每当漫步于此竹林,我便感觉到神清气爽,在学校里的压抑与拘束全部消散,不留分毫。也是因为这片竹林,记忆里那些灰暗,便被郁郁葱葱的绿所替代。由于学业繁重,我老家的生活暂且介绍到这里吧。

 

我在北京的家

小悦/9岁,三年级

      家对于每个人来说意味着温暖、安心,我也一样,很爱我的家,虽然我的家不是很大,但是有我们相亲相爱的家人。

       我家很简陋,如果在北京,这个大城市里,有个立足之地,不容易,我家有三个孩子,我是最小的孩子,还有姐姐和哥哥。姐姐上初中,哥哥上六年级,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压力太大。所以姐姐就回家上学,因为姐姐可以照顾自己了,老家还有个80多岁的爷爷,每天需要吃药。

       北京的家,在寒冷的冬天,异常难过,因为,没有(取)暖的设施,所以每天我都不愿意放学回家,家里也没什么像样的家电,虽然这样,爸爸妈妈还在努(力)工作,妈妈腰不好,也没文化,仍然坚持做小时工,爸爸送外卖,与其说是身体支撑他们在工作,不如说是精神支撑他们工作下去,他们希望我们姐妹能够成才,不像他们那样没有文化,只能做苦力,特别感谢这次助学计划,我也会继续努力学习,不(辜)负您们的帮助。等自己有了能力去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

 

我的家

小思/13岁,六年级

       我的家是一个温馨的家,我家里共有5口人,但却住在一间不到二十平的小屋里。不过家虽小,却也有小的好处,因为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就能看见所有的家人以及家里的一切。弟弟妹妹调皮又可爱,我们每天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生活过得很幸福。

      我的家是一个欢乐的家,家里有两个大活宝,总是做出让人捧腹大笑的“好”事,家里常常充满了欢声笑语。

      但再幸福的家庭也会有自己的难处,我们家的经济就很困难,连妈妈买部手机,都是咬咬牙省了又省,才舍得买。父母总是不舍得给自己买衣服,但对我们父母总是我们要什么,他们就给买什么。

      每年寒暑假时,是他们最忙的时候,既要工作又要照顾我们,别的孩子们都跟家长出去玩,我的爸妈还要上班挣钱,因为他们要为我们攒下一学期的学费,我有时还会埋怨他们太忙,不能经常陪我们。可我却忘了,他们这么做都是为了我们以后,能在北京好好地生活下去。

 

我的家在北京

小越/11岁,五年级

      很多年前,我的爸爸妈妈从山东来到北京工作。不久后有了我,再后来又有了妹妹。我们一家四口每天其乐融融幸福的在一起生活着。爸爸是我们家的顶梁柱,因为工作辛苦,突然有一天爸爸病倒了查出来是白血病,当时我和妈妈都不知所措了,到处借钱给爸爸看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最终也没能把爸爸救过来。自从爸爸走了以后,妈妈伤心过度以泪洗面,身体大不如前。

       妈妈现在为了我和妹妹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还有巨大的外债头发都白了,我一夜之间长大了,懂事了,妈妈还要照顾爷爷,爷爷身体也不好,我更加的(地)心疼妈妈。

       虽然爸爸不在了,他的音容笑貌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每天伴我成长,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来报答妈妈和社会上对我帮助的人。我爱北京,更爱我的家!

 

北京,我爱你!

小琳/11岁,五年级

       我住在北京市羊坊店,京门大厦对面的小胡同里。记得8岁那年,我的父母不幸身亡,大妈和大伯照顾我到现在。说到这一点上,我特别感谢他们,他们靠卖菜养我上学,他们凌晨3点就起来了,晚上10点才睡觉,大伯还有个哥哥,也对我很好,哥哥在上海卖汽车,只要他回来就会给我和大妈大伯买新衣服。我的英语一直不好,大伯有时候也会教我。

       每年他们不怕严寒酷暑地拉菜卖菜,在北京生活还算有些困难,因到处都拆,什么灯线、插座都不让用,因为怕着火。

       在北京也算是好,因为丰衣足食,但也容易长胖,北京晚上灯火辉煌,北京是我的家也是北京人的家,可以说我的家在北京。

       北京,我爱你!不论我在哪里,我的家在北京。北京是伟大的,也是困难的地方,但我还是希望大家来到北京,这样我不会觉得世界上的人怎么少。

      家是冷漠,也是喧闹的,但我愿意回家写作业,休息吃饭、睡觉。无论是谁都会有这种联想吧。

 

感恩祖父母

小灿/10岁,四年级

       我这一生中就是爷爷奶奶最疼我。

       你们每天起早贪黑的(地)挣钱供我上学。养我和生病的爸爸,不会的题,你们都会给我讲解。从我出生到现在都累白了头发。小时候喂我喝奶,我也很爱看动画片,总是和爷爷抢电视,但爷爷不打,也不骂,奶奶每次吵我时,爷爷就会护着我和奶奶吵架。

        奶奶,冷了你会给我加衣服,热了你会给我钱让我(买)冰棍吃;在我小的时候,你们教了我很多东西,有好吃的你们一口也不吃。你们病了,都吃的最便宜的药,是为了给家省钱。

       祖父母的爱也是伟大的,我一定会报答你们!感谢你们爷爷奶奶!

北京协作者 创建
LXEx65bSt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