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初体验:行走在服务中

作者:任文欣、吴恕晴

从创办协作者学院开始,有一个教育理念始终贯穿其中——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自开学以来,学员除了每周三需要固定上课之外,其他时间都参与到具体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在实践中进行学习。两个月以来,学员们参与了童缘托管服务,参与了阳光未来“爱的启蒙”项目访校活动、参与了流动书桌助学计划的家庭走访,以及国庆中秋游园活动等,在北京协作者的很多服务项目中都能见到学员们的身影。


学员们为什么会参与到这些服务中来?两个月间他们的服务能力又有哪些成长?未来学员们对于服务的参与会有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协作者云社工采访了社工服务部任文欣,她一方面作为部门主任,负责和管理学员参与的服务;另一方面,她作为学员的教练,以及学员服务实践的带领者,需要时时观察、反思和支持学员的学习和实践。


优势先行:如何在实践中建立自信


协作者虽然已经参与过很多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习设计,但面对学院学员这样并没有社会工作学习经验的群体,实践设计过程中也有很多探索。文欣坦言,考虑到让这些没有社会工作学习经验的学员直接参与到服务中,也会有一些担忧。


从专业学习角度而言,需要让实践起到专业训练的作用,而不是停留在完成服务层面。从实践角度而言,服务情境是一个非常多元的场域,即使是有经验的人进入其中也会面临很多挑战,对于学员来说挑战更是巨大的,他们要面临自我与同伴的关系、与服务对象的关系,还要在服务中不断认识自我,这一过程中挫折很难避免,更需要通过实践的设计帮助学员建立自信。


在“童缘”为孩子辅导作业的实习培养生海欧


结合学员们的基础情况,以及实践的需要,协作者学院首先在实践设计中应用了社会工作价值观“个别化原则”实践原则,根据三位学员不同的情况做出差异化的实践规划。在三位学员中,学员艳艳是北京协作者的“老朋友”,十余年前就开始参与志愿服务;学员冬英和培养生海欧则有在工厂打工的经历,能够更好的理解年龄相仿、情况接近的服务对象。基于这些情况,文欣让三位学员结合各自的优势能力开始参与实践。比如在来访接待中,曾作为“老志愿者”的艳艳对于机构历史更加清楚,所以会让艳艳负责机构背景墙的介绍,参与童缘服务的冬英对于童缘服务功能更加了解,就会优先让冬英进行这部分的介绍。


文欣补充道,这不意味着学员不会针对自己不擅长的地方进行锻炼,只是从时间顺序上来说希望学员能够在擅长的工作中发现自己的能力,有信心面对未来更多陌生的实践服务。


学员们为什么会参与到这些服务中来?两个月间他们的服务能力又有哪些成长?未来学员们对于服务的参与会有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协作者云社工采访了社工服务部任文欣,她一方面作为部门主任,负责和管理学员参与的服务;另一方面,她作为学员的教练,以及学院《社会工作实习》课程的任课导师,需要时时观察、反思和支持学员的学习和实践。


在行走中进步:实践如何让理论学习“豁然开朗”


在文欣的观察中,虽然在实践初期会着重帮助学员建立信心,但完全没有接触过社会工作的学员们仍会时有困惑。


例如在刚开始接触实践服务时,学员艳艳总是把“我不行”三个字挂在嘴边,下意识觉得自己无法完成服务;学员冬英和服务对象初次接触时会,担心因为自己表达不妥当而导致没有办法和对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而在工厂中习惯了和机器打交道的海欧在和同事沟通中有时会不能理解同事的工作方法,对彼此工作方法之间的差异感到困惑。


但随着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的不断深入,学员与导师、教练之间一次次的沟通和课堂上对实践案例集体讨论,实践服务的细节中也能看到他们的进步。


正在向参加童缘托管的孩子和家长们介绍自己的学员艳艳


像随着艳艳对儿童托管服务的深入,她开始重拾起以往志愿服务以及作为母亲与孩子相处的经验,逐渐找到了自信并熟稔地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在实践中。通过对儿童社会工作的学习,艳艳在面对服务案例时,会尝试分析该案例处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哪一阶段、有哪些相应的需求,进而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并主动提出自己的思考、发现和困惑。


与孩子们沟通童缘活动的冬英


冬英经过不断的学习,尝试建立社会工作理论学习与服务之间的连接。在实践服务中,心思细腻的冬英可以很好地应用社会工作价值观中的“尊重”原则,虚心地向小朋友学习,并鼓励小朋友之间互相学习。在一次童缘托管中,服务对象小豪(化名)问冬英,作业中的作文可不可以不写,并向冬英表达自己很不擅长写作文,冬英发挥了学院“向同伴学习”的理念,询问了另一位在场的名为小妍(化名)的小朋友,能不能教教自己和小豪,小妍向冬英和小豪讲解了作文的结构、平时累积好词好句的习惯和如何通过写日记练习等等技巧。冬英还应用上了课堂上了解到的“费曼学习法”,让小豪把小妍教授的方法复述出来。最后冬英表示,小妍提到的这些方法对于自己日常写作也有帮助,在未来工作中遇到困惑时,除了向同事学习也可以向孩子们学习。


在“童缘”为孩子辅导作业的实习培养生海欧


海欧在经历过儿童社会工作课程的学习后,会在服务中注重引导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专长,注意用儿童熟悉的方式和对方沟通。在一次困境儿童自助图书馆服务中,协作者社会工作人员已经提前和小馆长超超(化名)沟通过,希望超超能够为图书馆绘制一个挂牌。到了小馆长家中,超超告诉海欧,自己不太擅长美术,希望得到他们的协助。在一起绘制挂牌和给图书馆起名的过程中,超超有很多想法,希望在挂牌中加入天使和圣母的元素,又想听取妈妈的意见,在纠结中迟迟没有动笔。海欧对超超说:“超超,海欧哥看到你花了很多心思,图书馆名字的背后也有很多你的想法。但对于我们来说把这些元素全都体现出来有点要求太高了,不如我们突出一个特点,你最希望这个图书馆是什么样子的?”超超表示,他希望图书馆给大家带来快乐,就确定将图书馆命名为“快乐图书馆”。海欧又引导超超进行联想,提到快乐,脑海中会出现哪些画面?最后在海欧的协助下,超超将阳光、沙滩和大海绘制在了图书馆挂牌上。


在理论学习的课堂上,也能听到学员们越来越多的分享自己在实践的体会与反思,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愈发豁然开朗。


携手进步:学员教会了协作者什么


文欣表示,随着学员学习的不断深入和实践设计经验的不断累积,未来的实践设计也会产生变化。学员对服务参与的深度会不断加深,学员在服务中的角色也会更加多元,同时这些经验有很多也能应用在高校实习生的实习设计之中。


在三位学员身上文欣深切地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紧密关联的:每次课堂上的经验学习环节对于近期实践的交流和碰撞让大家受益颇多;个别化原则和优势视角也能针对性地帮助社会工作者建立专业自信;尤其在社会工作价值观学习阶段结合更多案例讨论和实践经验,也能促进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自己为什么而学习,促进个人专业使命感的建立。


文欣、社工服务部伙伴与学员们开展共创活动


这些体会不仅会帮助优化协作者学院的学员培养体系,也让协作者不断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有了更多体会,伴随学员的每一步成长,协作者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上也在不断进步。


虽然学员们还都是青涩的“社会工作新手”,但在很多个瞬间,文欣说她都能感受到,学员们未来一定会成为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像是在中秋国庆游园会中,艳艳行走在社区中,鼓起勇气面向完全陌生的居民介绍什么是社会工作;又或是课堂上,学员们结合实践体验,向大家分享什么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什么是生态系统理论,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融汇于服务当中。这些时刻,文欣看到了学员们作为社会工作者对于专业的追求,也看到了他们身上的专业使命感。这些,正是成为一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所必须的。

北京协作者 创建
LXEzUQ__En1_